耐菌性、防霉性、耐微生物侵蚀性,表面的大致相同的含义,即塑料能够抵御微生物等一类低等生物污染和侵蚀的能力。微生物中能引起塑料材质变化的主要是霉菌。霉菌种类繁多,分布极广。在相对湿度63%-99%、温度10-40℃环境条件下,具有很强的生命力。家庭里的厨房、浴室、洗衣房等场所使用的塑料制品,在南方雨季高湿环境下使用的日用品,家用电器以及室外自然条件下露置的物品,要考虑霉菌侵蚀的可能性。
霉菌对塑料制品侵蚀的最初表现形式对制品表面的污染。一种塑料制品,只要是表面附着了能成为霉菌基本营养物如灰尘、油污和塑料组分中的渗出物,则就有可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受到霉菌的污染。最初是长霉,继而可能出现表面发粘、变色和皱缩等现象。与表面性能有关的电性能、透明性、光洁度等将因此受到影响,此外还有一个不可低估的影响是,可能潜在高传播病菌的危险。
如果霉菌由侵蚀材料的表面发展到侵蚀材料的内部,则会对材料产生一种破坏乃至降解的作用,并可能诱发、加速其他形式的破坏,如光氧化作用对制品的破坏。材料受霉菌侵蚀而性能劣化的现象称之为生物劣化或生物老化。塑料的耐菌性与其他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有关。一般来说,多数塑料对霉菌深入到材料内部的破坏有很大抵抗性,特别是良好耐水性和耐候性的材料。
在湿热气候条件下,微生物和昆虫类繁殖比较容易,对塑料加工制品的破坏明显加强,其次,制品在周期性的被潮湿和干燥的过程中,会产生内应力而导致应力开裂,此外,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的聚合物制品,对湿热因素显得更为敏感。微生物是一种体形微小、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,具有分布广、生长繁殖快,新陈代谢十分旺盛且易变异的特点。微生物包括病毒、细菌、霉菌等类型。
微生物所能降解的往往并不是高分子材料本身,而是制品配方中低分子的其他组分。某些塑料制品,由于加工过程中添加了增塑剂、稳定剂、润滑剂、脱模机、有机填料等而降低了耐微生物的侵蚀能力,原因是这些添加剂可能作为霉菌的营养源而受到攻击和破坏,从而导致了材料材质的变化。如软质聚氯乙烯,因含有多种添加剂组分,而成为极易受霉菌破坏的典型塑料材料。
更多精彩文章:紫外辐射和光氧老化,直接点击。
http://www.suliaovip.com/service/news/notices/2017/0130/158.html
南通锦程塑业官方网站:http://www.suliaovip.com/